"坐高铁吃海鲜"揭示5G+VR/AR的未来?

2021-08-09 Pageviews:834
这是一篇千字短文。各种鼓吹和看衰5G+VR的技术文很多了,我只想写一写非技术的感受。

上星期在华为VR大赛东北赛场上,沈阳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在介绍他们的VR新闻项目时感慨道,这个事情在17年就想做,但是当时做不了。因为没有5G,在外面拍的片子必须送回台里才能处理,计算机算力也不够,没办法保证24小时内处理完成,最终新闻变成旧闻,没有实用价值。现在有了5G,有了云VR,快速回传,高速处理,当日新闻当日播出,台里也高度重视VR,支持他们搞创新。

这个故事虽小,给我的震动却很大,第一次感同身受的体验到:5G+VR+MEC,高速的数据传输,加上低成本高性能的边缘计算,缩短了时间,节约了成本,让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也为VR/AR打开了通向更多应用方向的一条新路。

这是VR/AR发展史上的一个小故事,可能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应用而已,未必有行业即将跨时代发展的代表性。

我倒是想起来另外一个小故事,在我老家,一个东北小县城,多年前开始建设高铁时,包括我在内,没什么人看好它的经济前景。因为一天几班长途大巴,加上几班绿皮火车,已经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了。还记得高铁一开通,我爸爸和一帮老铁就坐高铁去中朝俄边境吃了顿海鲜,这个需求确实是因为高铁带来的一个新需求,因为过去小半天的火车,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为了一顿饕餮,值得,也许同样没什么代表性。(我刚随手查了查,有一条新闻叫5年3000万人次乘哈大高铁去吃海鲜,看起来代表性还是有的)

但就是这种没什么代表性的新需求,在高速流动的物理条件满足了以后,被充满创造力的人民群众和企业源源不断的共同创造了出来,我想今天已经没什么人再去担心高铁没有人坐了,而高铁也确实催生了很多新生的产业,拉动了经济发展。

5G+VR作为新兴产业也是一样,有了技术做支撑,最重要的还是人心,只要有人发现了这东西可用,甚至逐渐好用,那么就有更多聪明人,和聪明公司,特别是聪明又有实力的主力公司逐渐加入。在没有主力玩家的时候,VR/AR只能作为一个小众行业,当主力玩家下海的时候,会有更多人相信这行业里将诞生更多商业机会,从而投入进来共同创造现在无法想象的未来。

5G+VR是不是能解决VR全部的问题?明显不能,也不可能,就像高铁不可能解决中国全部的经济问题一样,但是必然会有一大队人马依托新技术,创造出我们今天还想不出来的应用,应用再带动市场和软硬件发展。

可能有人会说,15年,16年市场不也是这么想的么?后面不就遇到了冬天么?但是冬天过后是不是其实也留下了不少企业呢?如果说17/18年,很多企业还是不得不吃着ToB项目定制化开发的饭,走艰难的生存之路,在19年,有一些有意思的企业,已经找到了逐步走向产品化的ToB道路了,然而19年的技术,其实和15年比并没有显著代差。

而5G+云+VR+MEC,与15年比,已经是代差技术了,如果再考虑到超短焦VR光学模组等一系列部分改善体验的技术,这就意味着新一代技术肯定会催生更多的新一代应用和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