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扯掉的到底是谁的遮羞布?

2021-08-09 Pageviews:835

昨天,一篇《VR扯掉了中国科技圈的遮羞布》不经意间落入了眼帘,这篇文章很是有点意思,一方面,在VR圈里基本上看不到有谁去转载和传播,另一方面,在非VR圈里,这个文章还有点流行,不少朋友看了后颇是感觉“於我心有戚戚焉”纷纷叫好。

这文章能有人喜欢,不是没理由的,作者的自我介绍:我的报告和我的诗歌一样美,我的诗歌和我的报告一样真实。前半句就是很多圈外人喜欢的理由,文笔确实不错,八千字洋洋洒洒,有四千字在写一个如同小说的故事,一个扎克伯格三顾茅庐的VR江湖。吸引我读下去的,也是这个故事,好看,过瘾,我也喜欢。看到这里,给作者要点一个大大的赞。

当然,如果只是一个好看过瘾的故事,能抓住胃口的读者还是有限,在中美科技战大背景下,什么主题能抓住更多读者的心?想都不用想,直奔批评国内造不来核心技术,站不上主导地位啊,批评大厂短视功利,批评某些企业资本市场概念圈钱以后销声匿迹。于是后半部分话锋一转,直奔这个主题而去。

这些批评里面有不少是针砭时弊,也确实总结了一些影响VR行业发展的问题,对VR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概括介绍,值得称赞。但是呢,个人认为商业评论的价值,比起介绍已经广为人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而商业评论作者的专业素养,则还应该包括深入的调研,获取详实的数据。

也许价值的确难以创造,让一个自媒体作者去给VR行业看病治病也是有些为难,那么深入调研,确保文章中数据论据详实,总是应该的吧,可惜,并没有。这也是我先很喜欢看,而后看不下去,转而写了这篇文章的关键原因。

有句话叫从小见大,我们先看几个文中关键故事节点吧:“VR生态也会有操作系统。目前来看,Facebook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微软(Windows Mixed Reality)和苹果这两个老家伙的追赶,至此,拿着望眼镜看,操作系统这件事也和中国无关。

这里建议作者去了解一下,在六朝古都南京,8年前就开始致力于VR操作系统的Nibiru(睿悦),今年1月份刚刚完成了亿元级别的C1轮融资。这家公司可谓经历了AR/VR行业的起落沉浮,始终坚守在软件研发阵地,它三个产品线中,第一个就是VR/AR OS,据报道是“目前AR/VR专用操作系统中性能最稳定、功能最强大、装机量最大的系统。全球范围已有数百个品牌与运营商搭载了Nibiru系统,从AR/VR一体机设备及AR/VR手机,全面覆盖高中低端设备。”

就算作者拿着“望眼镜”看VR操作系统,因为长焦,导致视角有限,很多东西看不到,可以忽略掉“装机量最大”这个关键描述,但怎么也不能说“操作系统这件事也和中国无关”吧。让人不得不存疑,看不到是望远镜的问题,还是眼懒得看甚至不想看的问题。

如果说独木不成林,那么再看两个关键点:

“VR行业普遍使用的SLAM技术,在实时性和精度上要求非常高。能胜任VR的技术,反手就可以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

“VR中的语音识别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读懂语意,还要匹配嘴部运动,不仅要做到实时性,还要能捕捉面部动作。”

“重中之重是AI技术,VR中的定位和识别,一方面需要硬件支撑,一方面,要靠AI做了几十亿次的模拟。中国的科技大佬,动不动就说自己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如今,是骡子是马,是时候拉出来遛遛了。”

作者虽然没直接下结论,我相信不了解行业的朋友看了,大概率就会觉得,中国在SLAM、语音识别,语音驱动数字人等AI领域,跟oculus比都连一匹骡子拉不出来。实际是不是呢?

首先中国企业在SLAM方面绝对不亚于世界先进水平,而SLAM的应用也是除了VRAR以外遍地开花,比如TRIFO,把全球第一梯队级别的SLAM技术用在机器人上;动作捕捉、语音识别并驱动数字人,国内一大批企业,比如凌云光、诺亦腾、魔珐科技、瑞立视、Step VR,做得有声有色,这些企业和成就在这个文章里,似乎连骡子都算不上,拉都拉不出来。

作者还提到Oculus在眼球追踪、手指追踪等方面玩命砸钱研发,凸显oculus的技术高瞻远瞩。可能作者也不知道有一家公司叫七鑫易维,自2009年就专注于眼球追踪,也拿到了众多资本,包括高通的投资;应该也不知道有一家公司叫凌感科技,13年至今一直在做头部、手指的跟踪技术,以及NOLO,完全国产化的6自由度定位技术。

和诗歌一样美的报告,人人爱看,和诗歌一样“真实”的报告,特别是技术+商业评论,就只能说误读者了。相信作者应该是受限于行业知识,真的不知道;而不是明明知道,故意装不知道来让论据和故事形成完美的闭环。

在科技媒体中,有大量优质的作者和内容,我也是从中获益良多,而劣质作品和作者的遮羞布,是不是也应该揭一下了?窃以为,对高科技行业创业创新的商业评论,应该是建立在完整的调研,真实的数据,深度的分析上,而不是根据大众的阅读喜好,预设结论,去找一些,甚至“创造”一些例子,再用美丽的文笔,去编织一个自己想说的故事。

下面,我也写一下,我眼中中国VRAR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吧,只能说是管中窥豹,抛砖引玉。

首先,VRAR毋庸置疑,是人类下一代人机交互界面,有无比光辉的未来,但当下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创业创新赛道中横向对比,客观讲,只能说是“二流赛道”,为什么,不是因为创业者、创新者不努力,而是因为很多客观条件,特别是光学基础、硬件基础没有解决,这些东西解决不了,想让用户具有如同PC、智能手机,甚至功能机的体验,都不可能,Oculus Quest的体验,确实比很多竞品好,没的说,但是Oculus也不敢说现在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1000万人的市场,就是这个的绝好证明。

满足不了绝大多数人的普遍需求,那就是一个小众市场,而小众市场,意味着销量小,意味着和其他市场比,创业创新者同样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少,最终对应的就是二流赛道。

我们来算一个账,根据Oculus2020年9月发布的喜讯(这里没有贬义,对VR行业确实是喜讯,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目前Oculus Quest平台上有超35款游戏已经达成了百万美元的收入。据悉,这35款游戏中有20款收入超过了100万美元,11款超过了200万美元,4款超过了300万美元,并且有3款游戏收入超过了500万美元。

对于一个游戏公司,要做出爆款,很难,同样的努力,同样优质的内容,放在PC、主机、手机平台上,我想收入达到3500万元人民币,一定更容易,因为长尾,有更多用户,哪怕1%的用户装机,收入都不止这个数。

你是游戏公司CEO,如果没有情怀,没有理想,你会把金钱和资源投入到VR游戏开发上做一个百万人使用的爆款,还是到手游、端游、网游领域上做一个千万人的最爱?选择对大多数人很简单。

所以现在中国VR行业的内容开发者,经过这几年的大浪淘沙,很多投机者离开了,留下的真的是一群有情怀、有责任感的人,有的是看准VR的未来,愿意提前默默布局,我见过一家公司,在东北沈阳,他们能够花几年时间,去做一个肾的VR教学模型,为了做出一个高质量的模型,他们会安排新员工去中国医科大学旁听一年解剖学,保证程序员都是深入理解解剖医学的,他们做出的表现肾小球如何工作的模型,这是任何传统教具都无法实现的。他们准备把人体内部器官一个接一个的做下去,在厦门也有一家公司就专注于VR虚实结合的妇产科培训,同样也是做到了国内没有竞品。这种情怀和执着是很值得钦佩的。

也有的留下的是有责任感的创始人,当初在VR热潮时,带着一帮兄弟姐妹选择了这条路,结果发现未来还早,但是一公司人要吃饭,要养活家人,要发展,所以绞尽脑汁,想办法去赚钱,在C端市场还没起来之前,靠B端定制开发来保证公司生存的。

上面说的是软件、内容,下面说说硬件,Oculus 做得好,但是这个好,其实不能用作者“人类最新奇的硬件”来形容,新奇,指的是“新”和“奇”。

要说新,全球首款量产的VR一体机不是Oculus做出来的,是一家叫idealens的中国公司。

要说奇,其实oculus并没有提供划时代意义的奇特体验。

Oculus提供的是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让用户在硬件还有本质缺陷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地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底限。这一段Oculus确实一骑绝尘。 以及一个整合了足够(目前和其他平台比,还不能说大量)有一定质量内容的平台。(这里面很多内容是国内没法整合的,比如netflix,其实并不是VR,但是确实有些人是有用VR头显看电影需求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头显其实还是系统集成商,这一点上,Oculus也并不会去研发全部的底层技术,他擅长的是把现有的技术更好地优化,整合,这个层面上,中国公司一点也不差,智能手机就是证明。

头显国内并不乏创新,比如小派的8k一体机,华为的量产超轻薄VR眼镜(这个眼镜主要针对就不是复杂游戏应用,更多是面向观影等轻量应用,谁叫他薄如墨镜呢)

再向下,到动作捕捉、数字人、VR开发平台等等,国内都有一批公司在默默耕耘,只不过现在C端市场没有起来,这些公司还没有走进大众视野,也没有走进少数对行业研究不够的自媒体作者视野而已。

显示器件,京东方为VR头显制定的屏幕,也都是国产技术。如果延展到AR,那么耐德佳、珑璟光电、灵犀微光也值得关注。

可以解决VR终端算力不足的5G+混合计算,华为在全球说第二,怕是没有人敢说第一吧。

到芯片这个层面上,已经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也不在这里讨论了。

VR C端市场的未来终将会来,但是并不是现在,等VR C端市场来了,那时候再看,一大批默默耕耘的中国企业,就将作为耀眼的明星,站出来到大众的眼前了。情怀、坚持和付出必将有回报。

最后,写一点题外话:“内容开发更是中国企业弱项中的弱项,Oculus Quest上线了上百款游戏,只有一两款来自中国。”

这里面,客观情况是Quest上面中国游戏确实少,少的官方原因,自然是“质量不够”,但是按说如果质量不够,在steam和psvr上,国产游戏应该也同样少,然而实际上在这两个没有受限的VR内容生态圈里,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国产VR游戏的。

下面这个前一段广为流传的图,大家看了以后,再联想这两年发生的很多事,应该能有多一些遐想。如果质量评判的标准掌握在一小撮在中国没赚过钱又有敌意的洋人手里,那么结果将会怎样。